专注高端智能装备一体化服务
认证证书

新闻资讯

【兆恒机械】血常规检测演化史之仪器的变迁

  • 点击量:
  • |
  • 添加日期:2021年04月14日

血常规检查是指通过对微量血液的检测,对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血液系统的各项参数的质和量进行分析。

image.png

一份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由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

血常规报告内容较多,看报告时可分为三大块,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在光镜下,根据白细胞胞质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两类。

有粒白细胞又根据颗粒的嗜色性,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白细胞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

那么,血细胞那么小,怎样才能知道一滴血里各种血细胞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呢?咱们体检报告单上血常规的各项数据又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血细胞自动计数仪”的发明功不可没。

image.png

血细胞自动计数仪

公元十三世纪,阿拉伯医学开始认识到血液小循环,公元1628年,英国的哈维证明了血液的循环说。

而系统科学地研究血液开始于显微镜的问世以后,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称为血液的有形部分,是血液学家研究的重点对象。

对于血细胞数量的检测有赖于血细胞吸管、血细胞计数板、血红蛋白计和细胞分类技术的相继发明。

最早的计数是用计数板(最常用的是牛鲍氏计数板)肉眼计数,使用1%盐酸破坏红细胞后计数白细胞。再用沙里氏比色计计算血色素,血色素乘以3.3大约为红细胞的数量。

世界上第一台血细胞自动计数仪诞生于1953年。

1946年,在芝加哥的地下室实验室里,华莱士H. 库尔特和他的弟弟约瑟夫R.库尔特,开始了他们的研究。

最开始的方法是,在显微镜下,让含有细胞的悬浮液流过一根毛细管,并用一条光束像统计列队行进的人数一样计数,但没有获得好的脉冲感测信号。

血细胞是绝缘体,他们想到了电流。

电源两极被玻璃纸分开,当悬浮在溶液中的细胞流过小孔时,血细胞改变了小孔电路中的电阻,会出现一个电压脉冲信号。

这样,通过统计脉冲数量就可以准确地对细胞进行计数。

细胞在此小孔中的液体排水量(等于其自身体积),与电压脉冲成正比。而且,信号强度约是光电法的10倍!

1949年,他们提交了专利权申请。但是几个律师,包括专利权审查人员都怀疑是否可对一个“小孔”授予专利。

但是,库尔特他们提供了一些其他领域小孔类似的应用例子,在答辩申述中,对狭小电流通道中的粒子感测进行了描述,还描述了具有非圆孔情况。

1953年10月20日,美国专利局授予了其发明专利。

这就是经典的库尔特原理。

如果你觉得不大懂的话,通俗的讲就好比漏斗,当你把不同颜色的豆子放在漏斗中,让它慢慢漏下来,当你看到白色的就知道是白色的豆子,看到红色的就知道是红色的豆子,每经过一个豆子你就计一个数,这样你就知道每种豆子的数量了。

这个漏斗充当的其实就是血球仪的角色。

image.png

库尔特原理图

血常规检测仪器的变迁

血细胞分析仪实质上是指对一定体积内血细胞数量及异质性进行分析的仪器。

最初的血细胞计数仪(Cell Counter)仅能计数红细胞(RED)和白细胞(WBC),后来又有了血红蛋白(HBG),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等几个参数。

发展成为血细胞分析仪(Hematology Analyzer)后,又增加了许多分析和计算参数:

如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白细胞三分群、白细胞五分类、血红蛋白浓度分布宽度、异常淋巴细胞提示、幼稚细胞提示等各种参数和功能也不断地添加到一些品牌的仪器上。

image.png

1974年,一种名为HEMALOG D的具有初步白细胞分类功能的白细胞分析仪问世。

1982年,Technicon公司生产了H6000型血液细胞分析仪器,应该是首款具有白细胞五分类能力的仪器。

1990年前后,欧洲和日本许多厂家都陆续推出了各种类型的具有白细胞五分类功能的血细胞分析仪器。

各厂家设计生产的此类血细胞分析仪,其在白细胞分类技术上原理各不相同,分析测定项目略有不同,且形式多样,结构复杂。

三分类和五分类是指血液常规中的白细胞分群。

三分类就是将白细胞分成大细胞(中性粒细胞)、中间细胞(其它白细胞)、小细胞(淋巴细胞),也就是小中大细胞群;

五分类更准确些,把白细胞分成淋巴群、单核群、中性群、嗜酸群和嗜碱群。

很多机器都可以产生很多衍生项目,例如其他的各类亚群等。分类项目越细,衍生项目越多,对临床指导越有意义。

image.png